閱讀有感
《戰廢品》與一首詩
簡靜惠 / 文
剛看完哈金的《戰廢品》。
這是這一陣子我們跟葉言都老師在討論韓國跟中國、美國的經濟商貿關係而延伸出來的讀物。
這本書讀來相當震撼、講當年韓戰後被俘擄戰俘的故事。
故事以黃補軍校畢業生余元被派往韓戰現場,遭美軍俘虜後在戰俘營的遭遇開始,敘述余元在戰俘及戰後,面對權力、孤寂、恐懼、生存、抉擇等種種戰爭帶來的人性試煉,並依然試圖保有自由意志及拒絕成為戰爭垃圾的堅韌生命力。
《戰廢品》除了呈現出歷史環境中的道德及人性問題外,如同作家卡普蘭所說:「這不只是一本小說。也描寫一場被遺忘的戰爭中ㄧ個被遺忘的部分……揭露出韓戰期間中國戰俘永無止境的寂寞與苦難的故事。」
雖然韓戰已遠,但《戰廢品》書寫的人性,離我們,並不遠。
下為網路搜尋資料,提供各位閱讀參考:
http://www.ccd.mohw.gov.tw/public/news/handouts/1ca2f62ac8f1442c348a8d599bc57c47.pdf
剛好昨天9.17上午看到聯副上的詩,有感而錄之:
《監獄中的詩》 安娜‧阿琪拉阿瑪特
湯匙完全滑入糕餅麵糰
然後消失。
我可以說「夏天」或:
青蛙開始用牠們充滿肉慾的鳴叫鑽鑿夜晚。
詩很有用,可以讓你活著並且不發瘋,
直到你的存在只是為了寫詩,那時你就是獨自一人了。
詩應該是個連結器,是兩個世界之間的連結號:
一個世界是清醒的,另一個比較邊緣,但比前者大很多。
今天我們在一所監獄讀詩。
或許有些受刑人覺得詩是把他們靈魂的骨頭
接起來的軟骨,或許有人認為它是木條。
我希望有人想到要寫一封信給母親。
但是正如我建議的,這看起來不會發生。
我希望出獄後
沒有人會來向我尋求協助。
詩不會讓我無所不能。也不會讓我隱形或不可碰觸。
雖然有時候我認為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