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敏隆講堂

1995年成立的敏隆講堂,至今已逾二十五年。
以系統、精緻、長續的核心理念,邀請近百位文學、歷史、哲學、藝術領域,有專業學術建樹與教學經驗的名師講學。
傳授學問及傳承悠遠的人文精神

敏隆講堂

精讀現代華文文學經典7 ─楊牧

解讀楊牧的經典現代詩作品,在主題上將環繞在三個子題:抒情傳統,浪漫主義與反抗精神,透過理論,評論與傳記資料解讀楊牧經典詩作。
2020-12-17 14:00   -   2021-02-04 16:00
100-100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課程簡介

楊牧是當代華文文學世界中經典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評論家,又兼擅編輯與出版,他自詡為中國健全的知識分子,
和歐洲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傳下的典型,當代華文文學評論與研究眾多,「楊牧學」隱然成形。
本次講座先簡介「楊牧學」發展的現況,以利讀者從華文文學學術研究初步的成果解讀楊牧的經典現代詩作品,
在主題上將環繞在三個子題:抒情傳統,浪漫主義與反抗精神,透過理論,評論與傳記資料解讀楊牧經典詩作。

課程內容
一、12/17 建構楊牧學與解讀經典     
二、01/07 抒情傳統與楊牧:史詩問題辯證與創作 
三、01/14       抒情傳統與楊牧:戲劇獨白體(一)
四、01/21       抒情傳統與楊牧:戲劇獨白體(二)
五、01/28       浪漫主義詩人楊牧:楊牧的生態詩學
六、02/04 楊牧的反抗精神與鄉土情懷

須文蔚 主講
    1966年生於臺北市。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宜蘭花蓮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主任。
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兼任數位文化中心主任、楊牧研究中心主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乾坤》詩刊總編輯。
創辦臺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
著有詩集《旅次》(創世紀)與《魔術方塊》(遠流)、文學研究《臺灣數位文學論》(二魚)、《臺灣文學傳播論》(二魚);編著紀念文集《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時報文化)、報導文學《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遠流)、《臺灣的臉孔》(遠流);合著《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遠流);繪本《月牙公主》(秀威少年)等。
於2005年開始擔任大專資訊志工,進入偏鄉服務,2007年開始輔導花蓮數位機會中心,帶著數位科技走進山風海雨邁向第15年,這段豐富之旅,讓他起心動念,寫成《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時報文化)。
曾以部落繁星計畫在2009年獲得電子化成就獎「縮短數位落差」類專案優選,教育部大專資訊志工團隊金質獎。
並以廣播節目「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獲得多項新聞獎。

【精讀現代華文文學經典系列】
文學經典閱讀是十分有意義、有趣味以及有挑戰性的工作。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說過:「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我們以前讀過的東西的書。」但是在我們學習成長的經驗中,由於過去的教育忽略現代文學的教育,或是戒嚴時期的政策禁止中國現代文學作家的作品出版,我們在生活上錯過了非常多的華文文學經典,更缺少精讀的經驗。
「華文現代文學經典」更意味著一種閱讀文學的新觀點:在時間的軸線上,我們邀請您一起閱讀二十世紀初以降,許多揚棄傳統文學形式,大量接受西方文學觀念及技巧的劃時代鉅作。
在空間的軸線上,希望我們能一起放眼遠方,觀察台灣與大陸乃至整個華文文學世界的現代文學作品、作家、文學思潮、論爭、流派等等的文學史現象。(須文蔚)

系列1.魯迅‧沈從文(2012.11)
系列2.老舍‧曹禺(2013.5)
系列3.現代詩選讀(2013.11)
系列4.黃春明‧余華(2014.6)
系列5.林語堂(2016.7)
系列6.錢鍾書‧楊絳(2018.5)

100-100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電話: 02-23965505,分機113
電子郵件:
活動資料
熱門關鍵字
行事曆日期 2020/12/17、2021/01/07、2021/01/14、2021/01/21、2021/01/28、2021/02/04
課程堂數 6
時間 週四 14:00-16:00
講師 須文蔚
地點 敏隆講堂
新生 NT$ 1,900
舊生 NT$ 1,710
學生 NT$ 1,100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