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人文的終極關懷是經營非營利組織之本,洪建全基金會以細膩長遠的人文關懷, 將基金會的主軸精神,
透過「敏隆紀念講座」及「敏隆講堂」展現其內涵風格。
在紛亂緊張的社會,提供安靜學習的場域,讓大家一起參與、發想、創造,開拓人文視野,期為社會的人文學院。

孔子思想體系 系列2
▌簡介
《論語》是一部孔子與弟子對話的經典實錄,也是師生共學適道體驗真切的生命証言。孔子上承三代,下開百世,是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精神象徵。
依周文傳統,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卿大夫有家,「士」孑然一身,似乎一無所有。在天下無道之世,孔子引導三千弟子,全幅生命就在「士志於道」,將此修身體証的「道」,帶給卿大夫的家,諸侯的國,與天子的「天下」。開創了由「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人文理想。且將「道」帶給庶人階層的農工商,讓他們在自家產業之外,可以擁有人格的尊嚴,與生命的榮耀。此之謂「天下有道」。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一句話堪稱《論語》這一部曠世寶典的總綱,中心思想在「依於仁」,由「仁心」的自覺,外發而為「德行」的實踐,再開創出「道」路的理想,且仁心的涵養,與道德的修行,都在「游於藝」之詩歌禮樂的美趣氛圍中養成,原來人文志業與藝術美趣可以一體並行。
孔子體現了人心的內在之「仁」,一者以仁心的根源,復活了即將崩壞的周文禮樂,二者人人皆有仁心,人人皆高貴,禮樂就此可以下及平民,此挺立了普遍人性的尊嚴,也開創出文化傳統的人文價值。
在文化心與鄉土情的生命糾結中,當代人要如何解讀孔子這位聖人,與《論語》這部經典,就讓天下有心人一起來講學論道吧!
▌課程大綱
一、 哲學問題
(一)、由歷史傳統看 – 天人斷隔的存有接續
(二)、由時代背景看 – 禮樂教化的精神重振
(三)、由家世出身看 – 周文(禮)煩(政)苛的寬簡補救
二、 以「仁」為中心的思想體系
(一)、天,天命與命的一體統貫
(二)、仁義禮之發生意義與本質意義的理序與系統
(三)、仁、知、勇的功能與分位
(四)、忠恕之道根源於仁
三、 修養功夫與人生智慧
(一)、人文心、社會人與自然物之三層次的同步修養
(二)、本立道生的實踐功夫
(三)、「心」引領「氣」過人生三階段的關而不被卡住
(四)、成於樂之一體和諧的境界開顯:以藝術美感驗收一生的成果
四、 政治思想 – 家國天下的治道
(一)、德化禮治的理想政治 – 禮下庶人的奮鬥
(二)、名分職責的盡分負責
(三)、修己以安百姓 – 以內聖開外王
(四)、既富而教、足食而信的進階理序
五、 文化理想 – 歷史文化的傳承
(一)、以文化質的人文化成
(二)、上承三代的承先繼往
(三)、下開百世的啟後開來
(四)、夷夏之辨的文化奮鬥
(五)、人文精神的鬼神觀
六、 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一)、立人倫之大本 開人文之全局
(二)、擔負繼往開來之文化傳承的使命
(三)、立人極通天道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天理流行之境
▌參考用書
課程使用講義,另可參考《論語義理疏解》(鵝湖出版社) 配合課程代售書籍,意者請親洽講堂
王邦雄 主講
「人人身上應有一部經典,用經典來看現代街頭,用經典的智慧來維繫簡樸心,否則沒有永久的、不會壞掉的東西作為精神支柱,人生就變得無依無靠。」(王邦雄)
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大學哲研所所長、鵝湖月刊社社長。王老師以一生對經典的體悟,匯通孔孟、老莊、荀韓的思想,以經解經,用時代的詞彙,旁徵博引,反覆闡述,以期透析。
主視覺字形提供: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
新生 | NT$ 3,900 |
舊生 | NT$ 3,500 |
學生 | NT$ 2,300 |
素直友會會友 | NT$ 0 |
高中生以下 | NT$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