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1995年成立的敏隆講堂,至今已逾二十五年。
以系統、精緻、長續的核心理念,邀請近百位文學、歷史、哲學、藝術領域,有專業學術建樹與教學經驗的名師講學。
傳授學問及傳承悠遠的人文精神

古典音樂的通識課
一、7/5 什麼是古典音樂?
從音高、拍子到樂曲形式,看古典音樂是如何造詞造句寫文章;
從邏輯推理,看<小星星>與<驚愕>是如何言之有物!
二、7/12 巴洛克時期(1600-1750)音樂風格特色丶主要人物與創作走向
柯賴里、維瓦第、巴哈的歷史地位、人生小故事與藝術價值~
三、7/19 古典音樂的古典時期(1750-1820)
認識海頓丶莫札特丶貝多芬的歷史地位丶人生小故事與藝術價值
四、8/2 十九世紀浪漫時期(1820-1900)的古典樂派特色、主要人物與作品
舒伯特、門德爾頌、舒曼與布拉姆斯
五、8/9 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國民樂派〉
中東歐與東歐國民樂派特色、主要人物與作品
六、8/16 後浪漫時期(1890-1910)音樂特色、主要人物與作品
馬勒、理察‧史特勞斯與拉赫曼尼諾夫
6場講座2018/7/5~8/16週四19:00-21:00
講座地點 敏隆講堂
│授課講師│
彭廣林 策劃 主講
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工作者,自小接受完整的音樂教育。從光仁音樂班、國立藝專音樂科,到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與古典音樂一路走來近五十年,別人都在變,只有他不變。
他25歲到美國尋找「什麼是音樂」,從學士一路尋到博士。他天生有反骨─以「反敗為勝」為一生的志業,要化不可能為可能。
現任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每年巡迴台灣各地演出,推廣古典音樂。自1995年11月開始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什麼是音樂」,深獲好評,樂迷稱他為「音樂大夫」。
他的人生格言是:「You will never know if you don’t try; If you don’t try you will never know!」面對人生抉擇時,他總是選擇「質」的一邊;他認為蘇格拉底所言甚是:「I can’t change you,but I can make you think!」所以,他開始寫書。
以上文字取自彭廣林著作《音樂,不只是音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解說式音樂會
7/28 (六) 14:00
維也納樂派的弦樂四重奏
樂曲解說│彭廣林
演奏者│思路空間弦樂四重奏
小提琴 /彭廣林‧姜智譯
中提琴 /蕭宇沛
大提琴 /侯柔安
地點│敏隆講堂
曲目│
海頓,D小調弦樂四重奏"五度",Op. 76 No. 2
舒伯特,A小調弦樂四重奏<羅莎孟德>,D. 804
貝多芬,C小調弦樂四重奏,Op. 18 No. 4
8/5(日) 19:30
柴可夫斯基之夜
樂曲解說│彭廣林
演奏者│台北弦樂團
地點│國家兩廳院 演奏廳
曲目│
柴可夫斯基,小夜曲C大調 op. 48
柴可夫斯基,佛羅倫斯的回憶 op. 70
-------------------------------------------------
6場 主題講座 2018/7/5~8/16週四19:00-21:00
解說式音樂會 [1] 2018/7/28 週六 14:00 [2] 2018/8/5 週日 19:30
全程收費3000元(學生1800元)
新生 | NT$ 3,000 |
舊生 | NT$ 2,700 |
學生 | NT$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