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簡靜惠讀遊園
開創人文學習新風氣
慶祝基金會四十四周年及敏隆講堂二十周年,先講二個與家族有關的故事。 一是十月中旬,我陪親戚到湘西的返鄉之旅;去追根朔源找到有根的踏實感,給自己及下一代一生為人處事的勇氣與力量。二是十一月初,洪家的阿嬤洪游勉女士逝世周年,子孫齊聚一堂舉行對年祭拜及合爐儀式。追思緬懷先人的事蹟品德,是提醒也是每個家族成員的自我惕勵,更是家族文化的傳承。 經營洪建全基金會四十四年,敏隆講堂二十年,一直秉持著這樣傳承的情懷。我的家庭教養及學習背景,讓我不時的謹記:... 繼續閱讀
打開書,讀吧!--介紹《50歲的書桌》
蔡穎卿的這本《50歲的書桌》,我讀起來沒有代溝。 穎卿小我二十歲,我倆在想法上似乎沒甚麼距離,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都愛閱讀: 沉醉在書中而忘我! 穎卿是個穩重念舊多情感的人,最令我佩服的是她的「生活態度」、「生活哲學」。她把生活當是一門大學問在修、在過,不僅是自己不斷的精進學習,還不吝的與人分享。她的讀書也是持續穩定的前進,慢讀、重複讀、還細細品味,她把每本書當成朋友用心的交往。「 友直、友諒、友多聞」,她受惠最多,精神更富足,這都是她長年讀書的累積效益... 繼續閱讀
「第一屆銅鐘經典紀念講座」緣起
二○一四年盛夏,須文蔚教授為《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一書,來訪問我,希望我在出版《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之後,能說說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在回憶家常菜、童年往事時,父母親的養育栽培之情一再湧現,倍感思親。感恩心意油然而生,乃有設立「銅鐘經典講座」的想法。 那天,我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家常菜話題很快結束,倒是說了很多自己與父親簡銅鐘的故事。小時候的我,曾被送出去做小養女,是父親捨不得,把我搶回家。但也造成我小時候不安、愛哭,沉默寡言不敢放聲說話的個性。但父親卻特別疼愛我,... 繼續閱讀
創新與融合-2015年洪建全基金會的方向
當翻轉教室的觀念鋪天蓋地來襲時,對成立已逾四十年的洪建全基金會,將會有什麼影響呢! 2014年12月,基金會邀請台大葉丙成教授為洪敏隆先生紀念講座演講《培育創意領導新世代的教育思維與方法》。敏隆講座一向是基金會發展中,對社會趨勢潮流的試金石,每次都邀約頂級精英大師主講時潮新論,引領風騷帶動新思維蔚為潮流。 「固守經典,與時俱進」,是基金會以社會人文學院創立的宗旨,講座之後或以課程或特邀講座在敏隆講堂進行,這是以社會教育推動人文關懷的原則,更是基金會不忘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責任。... 繼續閱讀
2014敏隆講座的意涵
洪敏隆先生人文紀念講座自1991創設迄今已23年,當時的台灣正是經濟起飛,終身學習的風潮剛起步,社會上普遍對人文價值與社會倫理的觀念淡薄。 先夫洪敏隆先生是當時十大企業之一的台灣松下電器公司總經理,英年(52歲)早逝;我把紀念先夫的心意轉化提昇,並交給我已投入20年(1971-1991)的洪建全基金會去經營,講座定位在人文價值的提昇,也兼顧時勢風潮,有時代的必要,也是長期在社會人文教育的再度呈現。 其具體目的有三: 一、紀念先夫洪敏隆先生喜愛人文藝術的單純信念,... 繼續閱讀
永遠在與生命對話的導師--陳怡安先生
謹以此文追念基金會敬愛的陳怡安老師, 陳老師終其一生傳道授業不遺餘力,已於2014年10月15日心無罣礙地圓成生命。 陳怡安老師是一位心靈導師,他曾說過:「我的工作貫串在『老師』和『顧問』的範疇,一旦被如此稱謂著,便被賦予『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因著這些被加上的形象存在著,所以由衷感到泉湧般的惶恐與不足。」 他每日清晨即起,寫日知錄反省精進;他也是一位熱情又樂觀、散布人文主義的教育家,同時也是嚴格厲己的完美主義者。「他對自己要求嚴格,除了對學問要求融會貫通,... 繼續閱讀